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世界读书日:阅读给你智慧和力量(2)

2006年04月21日 09:37

  一位北京史专家与书为伴的“四乐”

  眼角的皱纹、霜染的白发记录着人生的岁月,谈起与书的缘分,今年68岁的北京市政协常委、北京史研究专家、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灿炽的眼中焕发着光彩,“这样的故事几天也说不完”。一瞬间,分明可以感受到,他被读书所带来的幸福感包围着。

  47年过去了,王灿炽永远忘不了的是1959年的那个春天。那年,他大学二年级。

  从闽西山区考入南京大学历史系,一切对王灿炽来说都是新鲜的。“先是‘反右’,后来是‘大跃进’,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很多学生坐不下来读书,图书馆总是空了一半以上”,他回忆道,“而我从小喜欢读书,一天读不到书都会感到难受。”于是,发给班上的图书馆阅览卡,几乎成了他的“专权”。

  课余时间,王灿炽总是选择到图书馆看书。每天都能在同样的座位上看到这个青年人,这不禁让习惯于在阅览室巡视的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施廷镛先生格外留意。终于有一天,王灿炽被叫到馆长办公室。“你是学历史的?你掌握历史学的工具书吗?”施廷镛先生问。看着王灿炽的一脸茫然,施先生要他在第二天下课后再到图书馆来。第二天,施先生把早早赶来的王灿炽领进文科教师阅览室。“哎呀,一大排,全是文科的工具书啊!我以前从来都不知道,真是大开眼界啊!”今天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从王灿炽先生的语气里,仍然能感受到当年的兴奋。

  这一次,仿佛是打开了一扇门,让王灿炽以后几十年的读书生活找到了方向。此后,施先生特意嘱咐阅览室的管理员给王灿炽读书提供方便,“施先生当年给我‘小锅饭’吃,让我终身难忘,让我终生受益。母校图书馆留下了我青年时代最美好的记忆。”

  在王灿炽先生不算宽敞的居室,四面环绕的,是被书籍挤得满满的高大书柜;将客厅隔成内外两间的,是半高的书橱;桌角、地上摞起的,是厚厚的图书和剪报。就在书籍的簇拥中,王灿炽享受者读书的“四乐”:“寻书之乐”、“用书之乐”、“淘书之乐”、“捐书之乐”。

  王灿炽大学毕业后,来到北京执教中学长达16年之久。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文革”结束后,北京市要加强社会科学研究,他才在1979年的7月被推荐到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当时人们推荐他的理由有两个:一是论文写得好,另外一个是读书多。

  “刚到新单位时,我只向领导提了两个请求,希望给我买20个装卡片的抽屉和1万张卡片”,王灿炽说。当时,在北京定居十几年的他已经“迷恋”上了这个古都,他决心把北京史研究作为自己的学术方向。“侯仁之先生是从历史地理学角度研究北京,单士元先生是从古建筑学、档案学方面研究北京,我想,我的研究必须走自己的路,从目录学、方志学、文献学的角度研究北京的历史。”他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所有写北京的资料都收集、了解到。

  他一头扎进了北京各大图书馆。

  在首都图书馆,他发现了当年被错划为“右派”的学者在“劳改”时整理的《北京报刊资料索引》20多万张;在当时的北京图书馆柏林寺分馆,他不仅把所有有关北京的古籍书籍目录誊抄了下来,还系统整理了解放后从原南京总统府运来的藏书目录;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他翻阅了所有燕京大学图书馆的图书卡片……当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中科院图书馆、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图书馆,人们都曾看到这个中年人的身影。

  不论寒暑,无论远近,王灿炽总是骑车奔波在住所与各个图书馆之间。一天下来,翻阅卡片的手指,甚至鼻孔、眼边都是黑黑的。中午没有地方休息,在寒风凛冽的未名湖边,他几次被冻得发烧;跑到北大校医院一个清静处的长椅上休息,后来发现那里竟然是传染病隔离室……这些辛苦,对王灿炽来说,完全不能和寻书的乐趣、获得的收获相提并论:到1981年下半年,他一共作了2万多张图书卡片,几乎将北京各大图书馆的相关文献一网打尽。1985年他编成的《北京史地风物书录》不仅有图书版本信息,甚至还标明了馆藏地,这在书目学的著作中可谓绝无仅有,被认为是了解北京、研究北京的“金钥匙”。“我想,这些成果不是应时之作,而是传代之作,是对社会有益的。因此,从事这样的‘寻书’工作,其乐无穷。”

  有了文献的积累,通过读书把这些文献资料“变活”、有用,是王灿炽的另一“乐趣”。

  作为北京史专家,他通过对文献、碑刻和典章制度的研究,认为北京至今发掘出的最大规模的西汉墓——大葆台西汉墓的墓主人不是通常认为的燕王刘旦,而是他的儿子广阳王刘建,这震动了北京考古界;他用可靠的文献记载证明,北海公园的始建年代不是1179年,而是1166年,为了表彰这一贡献,他的照片被陈列在北海后门;他提出的如今北京的钟鼓楼是明代在元代原址上重建的观点,在后来的考古发现中得到证实,揭开了元代钟鼓楼地点之谜……

  作为北京市政协常委,他力主修复天坛神乐署,历时十七年终于完成;他力陈永定门修复的重要性:“北京拥有世界上城市规划中里程最长,建筑种类最多、品位最高、最为雄伟壮观的中轴线,这是北京城的代表、精粹、核心、灵魂。而永定门的拆除使得这条中轴线有尾无头,像一根断了的琴弦”,2005年,永定门门楼修复竣工;他的一个紧急提案让当年李鸿章创建的北京安徽会馆得以保留并修复……

  “所有这些,都离不开读书。是书籍让我了解事实的真相、分析问题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书就像是我的老朋友,我随时可以向他们请教。”王灿炽说,“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我认为不尽然,但是,或许我没有从书中得到财富,但我获得的乐趣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

  工作之余,四处“淘书”可能是每个读书人的共同爱好,王灿炽也不例外。“中国书店的旧书虽然多,但他们懂书,往往价格不菲。我喜欢自己在地摊上找书,无论是潘家园、北京大学周边,甚至农贸市场,我都留心。我乐此不疲。”谈起自己的“淘书经”,王灿炽先生滔滔不绝,“但我不是藏书家,买书不是为了收藏,而是为了用、为了读。‘切己而有益者,购之’,是我的购书准则。”

  2005年,王灿炽先生向国家图书馆无偿捐献了1680册藏书,经过专家鉴定,其中有602种是国家图书馆此前没有的,“这些书‘淘’来不易,能补充国家馆藏,是我最大的快乐。我已经把自己80岁以前所要研究的课题都排好了。把暂时用不上的,尤其是那些珍贵的资料捐献出来,能让它们保存得更好,有更多的人能够利用上,也是它们最好的归宿。”

  “读书是乐趣,读书是我生活的重要内容。它使我生活得到充实、使我情操得到升华、使我个人的品德得到提高。”王灿炽先生的一番话,道出的是读书人的共同感受。

  与书相伴有“四乐”,悠然心会,妙处只有读书人才能感悟。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编辑:候冬华】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