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聊城杂技:“把戏”一耍两千年(2)

2006年08月07日 16:24

  李半仙张大辫名冠江湖

  穆芳丽透露:清末民初,聊城古老的杂技艺术不仅得以保留下来,而且有所发展,影响最大的艺人是李半仙和张大辫。李半仙,生于清咸丰八年左右(约1858年),茌平县城南李庄人,是清末民初鲁西一带著名江湖艺人。他表演戏法技巧娴熟,造诣极深。他表演的《九连环》、《仙人摘豆》,于围满观众的方寸之地,众目睽睽之下,千变万化不露破绽,由此而得名“李半仙”,而他的原名被人遗忘。张大辫名叫张义成,生于1864年,出生于茌平县广平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精通戏法,善演气功。他的一绝技是:头扎一大辫子,在辫子梢上拴一桶水,用头甩动和摇摆,使辫子拎起水桶当空飞舞,当时在山东、河南都颇有名气。为此,江湖艺人送他一个艺名——“张大辫”。

  邓宝金孟燕:聊城人的骄傲

  记者来到聊城杂技团时,正赶上杂技团的50余位演职人员已分为两个小分队,赴桂林及马来西亚演出了。杂技团团长王广明不无歉意地握着记者的手说:“这次让你们白跑了,不过我们和济南是挺有缘的,你们济南市杂技团的邓宝金、孟燕就是我们聊城人。”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王团长介绍,聊城杂技主要包括马戏类、魔术类、表演类。新中国成立后,聊城的杂技艺术得到进一步发展。聊城杂技艺术以风格朴实、英武、粗犷、富有地方特色饮誉杂坛,并为繁荣新中国的杂技艺术,培养输送了大批杂技人才。据初步统计,聊城籍杂技演员,几乎遍及全国各省。除了山东省济宁、德州、聊城3市杂技团外,贵州省杂技团、云南省杂技团、山西省长治市杂技团、山东省杂技团等,起初均是以聊城杂技团为主组建而成的。像聊城籍杂技演员邓宝金、孟燕的《跳板凳》,1984年12月代表国家赴摩纳哥参加国际马戏杂技节,荣获了第十届蒙特卡洛国际马戏杂技节的最高奖——“金小丑”奖,1986年12月,在美国举行第20届世界杂技锦标赛中,又荣获“英航杯”奖,为祖国争得了崇高的荣誉。

  杂技故乡面临人才荒

  源远流长的杂技艺术是聊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今天也面临着很多挑战,首先就是杂技后继无人现象十分严重。

  王广明团长领着记者参观了聊城市政府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的宽敞明亮的中国少儿杂技基地暨聊城市杂技团,配备了先进灯光、音响等设备的演艺厅和训练场地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谈起现在团里的状况,王团长很是得意:“我们的《梅花桩飞叉》、《小小炊事员》、《板凳游戏》、《顶碗》等节目,个个都是经典。特别是我们刚满20岁的台柱子张成彬,他的绝活是能在高高的梅花桩上,翻着跟头舞动飞叉,手脚并用,在国内外还没有见过。许多杂技团看了他的演出后都眼馋,想出高价把他‘挖’走呢。”

  王团长透露,河北的吴桥杂技这次也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那里基本上是人人能习武,村村都有几个杂技团。而在聊城,却仅有我们这一个杂技团,更别说民间杂技表演团体了。1993年文化部批准列入了国务院蒲公英计划在聊城建立了中国惟一的少儿杂技基地,专门招收7岁以上的少年杂技演员,但现在也在闹人荒,招生很困难。王团长分析:“聊城旧时是黄泛区,许多农民为了生计迫于无耐弃农学艺从事杂技。由于练杂技太苦,现在对年青一代已没有了吸引力。”

  据悉,聊城市政府为了留住杂技人才,近年来还专门针对杂技团老职工提前退休问题实行了特殊政策:凡工龄满30年,年龄接近45岁从事杂技表演的职工,都可提前办理退休手续,以解除杂技演员的后顾之忧。另外,还准备建立东阿县孟庄、贺庄、张大人集村、茌平城南李庄、茌平广平村等5个杂技文化生态保护村,鼓励发展民间杂技表演团体,建立聊城两年一度的杂技艺术节,检阅和促进聊城杂技的传承和发展。 (来源:济南时报/记者 张彤)

[上一页]  [1]  [2]



编辑:候冬华】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