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汉简专家研究后认为:西汉曾经三迁玉门关(组图)(2)

2006年09月11日 14:25




冲车



玉门关

  许多到过小方盘城的游人都难以相信,这个非常狭小的小城,竟然就是闻名中外的玉门关。其实,据专家考古调查,小方盘城仅仅是当年留下的残迹而已,在小方盘城的四周,大量的建筑遗迹被深埋在戈壁的砂石之下。一些考察过的专家认为,小方盘城仅仅是西汉玉门关的一个城角。

  后来形势有变,主要是人们发现了一条通往西域的新路,走小方盘城的人便日益稀少,于是玉门关不得不搬迁。何双全先生认为,大概在汉宣帝时,玉门关就搬离了小方盘城,另觅新址,主要证据是出土的汉简中对过往人员的记载大幅减少,基本上都是记载关城的内部事务。这是玉门关设置后的首次搬迁,到东汉时期,随着中央政府对西域的再次经营,东汉玉门关有可能又迁回小方盘城。

  在今天的疏勒河下游后坑一带,斯坦因曾经发掘出一批汉简,共计 250余枚,这批汉简中大部分是西汉宣帝时期的简牍,没有发现王莽时期的简牍。专家考证这里是大煎都候驻扎地,然而专家们从此地出土的简牍上发现,大煎都候和玉门关的关系非常密切,从简文的记述来看,大煎都候和玉门关之间是审查批准和验证放行的关系。

  综合斯坦因在此地发现的汉简,这里即是宣帝和哀帝时,大煎都候和玉门关所在地。由于出土的汉简没有明确指出玉门关的具体位置,因而人们只能凭借推测,确定其所在的具体位置。

  马圈湾附近曾有玉门关

  在整个两汉时期,玉门关的位置非常重要,它是国家西部防线储备粮秣的军需仓库,也是西部防线上的重要支点。

  对于这座关城的重要性人们都是非常清楚的。20世纪八十年代,在小方盘城以西10多公里处出土的 1200多枚汉简,再次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到了玉门关上。这就是马圈湾汉简。

  马圈湾汉简的大部分是王莽时期的,记载年代从西汉宣帝元康元年到王莽地皇二年,也就是从公元前65年一直到22年,所记载的内容非常复杂,有专家依据发掘情况将此地认定为当时一个军事单位的驻扎地,并由此进一步认为此地才是玉门关的真正位置,将过去学术界公认的玉门关在小方盘城的观点推翻。但是依然没有找到玉门关的具体位置。

  对于这一观点,何双全先生认为,这是没有仔细分析出土文书的不同时期所造成的,尤其是一直抓住玉门关只有一个的这种观点不放。经过仔细研究马圈湾出土的汉简后,这些简牍中大量关于玉门关关址、玉门候官及其管辖范围的记载,说明了一个问题,即玉门关正式西迁是在西汉宣帝元康二年(公元前64年)以后,到了哀帝时,仍然在马圈湾以西;从西汉平帝元始年间开始,大煎都候官和玉门关均由西向东迁移到马圈湾,而原来的玉门候官又迁到了其他地方,马圈湾遗址先是千秋燧、千秋亭驻地,后来才成为玉门候官和千秋燧、千秋亭的驻地。到了王莽地皇三年以后,又恢复到以前的建制,主要原因是经济和军事的双重压力所致。

  千百年的岁月烟尘,隐去了因运送玉石而得名的名关要隘,所幸有埋藏在戈壁滩上的汉简作证,让我们逐渐揭开了玉门关的面纱。

  唐人不知汉玉门

  玉门关不但把内地与西部疆域连接起来,而且是连接亚欧东西方之间的一座桥梁,它对促进东西方文化、经济交流起过重要作用。然而实际存在的玉门关,承载着血与火的历史,远远没有人们笔下描写的那样浪漫,而且就连玉门关的具体位置现在都无法确定。

  从唐代开始,西汉玉门关的所在就成了历史之谜,人们绞尽脑汁地想破解,却徒劳无功。更有甚者断言,在班固编著《汉书》的时候,玉门关的具体位置就已经不得而知了。

  (来源:兰州晚报/记者 王文元)

[上一页]  [1]  [2]



编辑:候冬华】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