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南京四千年的中医中药文化(2)

2006年11月14日 14:29

  陶弘景也是句容人,从小就很聪明,幼年得葛洪《神仙传》一书,昼夜钻研学习,受其影响很深,遂立志养生术。他隐居茅山华阳洞“修身养性”,他钻研医药书籍,在修道过程中,亦炼制了大量的丹药。相传其旧居就在今天上海路陶谷村一带。

  陶弘景所处的时代,是中国经过后汉三国及两晋南北朝的时期,当时患乱频繁,疾病流行,古医籍有很多都是在这个时期散失的。由于疾病流行,促进了医药学相应的有所发展。陶弘景不仅长于天文、地理、气象,还精于医药。

  陶弘景长期从事游仙采药和炼制丹药的实践,不断丰富着医药学知识,他发现《神农本草经》几经战争破坏与多次转抄,已残缺不全,在此基础上陶氏根据所得残卷,作了大量的归纳整理、增补修订工作,著成《本草经集注》一书。它是在《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365种的基础上,经过整理,并根据《名医别录》增添了药物365种,共计730种,分为玉石、草、木、果、菜、有名未用六类而编撰成的,是我国继《神农本草经》之后,第一部按照科学方法分类的,有条理,有系统,并有丰富内容的中药学名著。

  明代

  郑和狮子山培植异国草药

  李时珍采药栖霞山、牛首山

  在明代中医史上,有两件大事,一是郑和从海外带回了不少异国草药,二是李时珍在南京刊刻了《本草纲目》。1433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结束,带回了很多海外奇珍,其中就包括不少异国草药,并在南京狮子山麓静海寺、牛首山等地栽种,如丁香、乳香、胡椒、紫檀木、婆罗树等。其中种植于永宁寺的薝葡花,其花瓣似莲,外紫内黄,当时的博学学者误认为是栀子花。李时珍也曾到静海寺研究郑和带回来的各国花草,以补充《本草纲目》。

  李时珍是举世闻名的药物学家,父亲李言闻是当地名医。在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南京的摄山(今栖霞山)、茅山、牛首山,都有他的足迹。1596年,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就是在南京出版的,史称金陵版。目前该版本已成为世界珍宝,存世不多。

  清代

  江宁名医、药材闻名天下

  明亡清兴后,南京的中医同样在发展,江宁医学家有史籍可查的多达近百人,其中戴天章、哈文台、梁秀六等人为全国医界所推崇。戴天章字麟郊,号北山,江苏上元县人。史书记载其“精研医理,活人颇众”,且医德高尚。其所著《广瘟疫论》,又名《广温热论》,并有《佛崖验方》等,现有刊本行世。太平天国时期,当局同样重视中医,如太平军攻克南京时,太平天国国医李俊良邀名医哈文台为东王杨秀清治疗眼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太平天国还在南京各街道设立官医60人,为居民诊治,这是中国城市实行公医制的首创。

  历史上,江宁的药材也曾闻名天下。远在南朝刘宋时期,大诗人鲍照就于秣陵任上亲到横山一带采过药草,并留下了《过铜山掘黄精》的著名诗篇。明代,大航海家“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时,每次都带有很受东南亚国家欢迎的“江宁夏枯草”。那些国家的人们买下这种药材,常常把它作为馈赠亲友的上等礼品,每十枚一扎,束以金线,盛以绒盒,装裹得富丽堂皇,受礼的人视之比珠宝还珍贵。明代,江宁产的稀有药材“骨牌草”还被列为宫廷供品。清代,湖熟镇曾是规模颇大的药材交易集中地,南北药商来此进行贸易者甚众。

  据了解,在江宁县陆郎、汤山、淳化、铜山、陶吴、东善桥等地的山岭丘陵间,盛产植物药材就有824种。像白花石蒜,据说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少见的药种;茯苓、重楼、苏贝母等等,古今药典均列为上品;丝穗金粟兰,各地罕见;有一种“绞股蓝”,已被全国医学界列为科研新项目。

  (来源:南京晨报)



编辑:候冬华】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