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美国孙氏公司董事长孙锦昌:从打工仔到华商巨头(2)

2006年12月05日 16:25

  从新闻记者到遨游商海

  因为刊登在上海大晚报副刊上的这篇文章,孙锦昌日后取得了进入上海新闻专科学校的资格。他后来在亚尔倍路(今名陕西南路)128号一家图书馆工作。那里藏书很多,上过小学四年的他,有浓厚的读书兴趣。11-12岁时,他就把家里的《封神榜》、《水浒传》、《西游记》等书读得津津有味。作为长子,他是父母亲得力的帮手,白天他不可能坐下来看书,只有到了夜晚,他才可以靠一根灯芯点亮的油灯,安下心来看书。父亲夜里起身,发现他房里的灯光,就叫他熄灯,不能浪费食油。尤其是后来父亲常常在夜间起身抽查,发现他读的不是课本,而是一些闲书,就更为生气。在图书馆,他便有一种“如鱼得水”和“海阔天空任我飞翔”的感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陀司妥也司基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查泰莱夫的《情人》、达夫尼·杜穆里埃的《蝴蝶梦》、施托姆的《茵梦湖》、狄更斯的《双城记》等世界名著,他一读就入迷。在他研读的书当中,还涉及艾思奇等人的哲学著作。除了发愤读书之外,他还喜欢抄抄摘摘。“每一本书,都是一步阶梯,它使你从兽类爬到人类”等一些名人格言,他边读边记下来。

  后来,到了美国,孙锦昌依然保持了这一习惯,将英文报刊上自己喜爱的名言抄在笔记本上,并翻译成中文。一些名人名言,如“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要问你自己能为国家做什么”,至今他仍记忆犹新。

  勤奋好学,成就了孙锦昌。为生计,1948年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他去了台湾。先在一家小报当记者,由于文章发得多,在新闻界渐渐有了一些影响,后来便成了国民党《中央日报》驻台中市的记者。

  孙锦昌从小就有自己的主见。当年离家的决心,就是一个佐证。但是,他说,一个人的命运无法预知,不可自己决定,只能随遇而安。好比说当年他曾跟一位姨兄去一个神秘的地方,但后来失去联络,未能成行,却去了上海。上海是十里洋场的花花世界,可能与曾欲前往的神秘之地南辕北辙,以至于后来的结果,也肯定不一样。

  1962年,孙锦昌派驻美国工作。他是以新闻记者的身份得到签证,赴美进修两年的。当他登上开往美国纽约的海轮之际,已经下定决心:“再会吧!台湾,我再也不会回来了!”其实,他当时在台湾的生活很是舒适:已经结婚,购置了房屋,并有了两个小孩,在社会上也有一定地位。而当年他孤身一人,远涉重洋,历尽艰苦,历时两月到达美国,在纽约港下船时,口袋中只有区区50美元。当初在纽约居住的一小间公寓,小床前沿只有二尺宽可容转身。但是,他决定要从台湾飞出去,飞得更高、更远。他后来说,离开台湾决心已下,什么样的困难也无法改变我的这一决定。

  已经步入而立之年的孙锦昌,从台湾到了纽约,就像当年从家乡南清河小镇到了十里洋场上海滩一样,他决定要闯一闯。

  孙锦昌是幸运的。他到了美国,香港东方航运公司及台湾金山航运公司大老板(香港首任特首董建华之父)董浩云先生,即为他请退休居住在华盛顿的台湾当局驻美董显光“大使”开好了介绍信,并为他办好了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入学申请。然而,他几经考虑,决定放弃。

  凭借自己的努力,孙锦昌先赴哥仑比亚大学,后又上了纽约大学。1963年,他的妻子也到了美国,在妻子的鼓励下,他更加坚定了弃文从商的决心。决心已定,他便经常与商界人士接触交往。在对商海有所认知的情况下,开始边读书边经商,并渐渐走上了从商之路,最终成为遨游商海的一位健将。

  孙锦昌从商后的一个深刻体会是:美国是一个商业国家,任何人不必凭借关系,只要刻苦耐劳,日积月累,就可以闯出一片天。至于能否成功,则是另一回事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谢萍】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