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打印
热爱中华文化三宝 美侨领陈亦尧:中国心不会丢(2)
2008年11月18日 10:29  来源:《新沪商》   

    邓小平访问亚特兰大那天,陈亦尧走在路上,素不相识的美国人全都冲着他微笑喊“Morning”(早上好),因为看到了他的中国面孔。祖国成为关注焦点,陈亦尧感到很自豪。

  记得那次与邓小平见面,陈亦尧模仿四川口音说:“没有你,啥事都不行。”邓小平笑笑问:“陈先生在美国这么多年,你到底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陈亦尧被问住了,他从来没考虑过这个问题,想了想回答:“我在美国读书多年,有一个美国头脑,我不否认,但是我可以保证中国心没有丢,永远不会丢。皮肤永远是黄的,我很骄傲我是炎黄子孙。”说到炎黄子孙,老先生再次向记者叙述他的心声:“不要让人家从我身上看不起中国人,这是我的一个抱负。”

  翻译好比步枪

  1979年1月4日,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前,陈亦尧就抢先回来了,以外企代表的身份,回来寻找与政府和企业合作的机会。看到祖国百废待兴,经济落后,很想为之添砖加瓦。

  1987年,他代表德国公司,参与北京燕莎中心建造,“燕莎”两字就是他的创意。后来又作为德方代表参与四川攀枝花二滩水电站建设,在这个项目中,他既充当代表,又在中德双方间积极协调,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还以各种社会职务在国内奔走,除了上海市市长咨询会议副秘书长和上海市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他还担任天津市人民政府经济顾问,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兼职教授等。

  亲身参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合作过程中,陈亦尧有一个不小的烦恼:翻译人员的水平和人品不尽如人意。有的翻译,专业知识不够,文化修养欠缺,对方的语言听得懂,用意却不明白,不能准确传情达意。有时注意力不集中,遗漏重要关节。最不应该的是与外宾私下交往,甚至为了谋私利,把不该讲的话讲出去了。这些是各国翻译的通病,陈亦尧说:“我是硬脾气,中文英文都懂,听出不对的地方,非指出不可,因为谈判不是人与人之间的问题,是人与事之间的问题,谁来承担损失?为个人谋利是人之常情我不反对,但你不能出卖一方的利益。”因为顶真的脾气,他也得罪了不少人,每每感觉很痛苦,好在,现在中国的翻译人员总体素质越来越高了。在市长咨询会议现场,记者就看到他与市外办的小董姑娘热络地打招呼,然后向记者赞美她的专业水准,看得出小董姑娘也很喜欢陈先生。

  陈亦尧的底气来自勤奋,他从各国搜罗了150多本专业英语辞典,往往只是为了其中一个单词翻译得准确。他说:“做人最大的学问,是知道自己什么不懂,然后有办法找到答案,更重要的是判断此答案是否可取。”

  他有一个比喻,翻译人员好比步枪,发言人的话好比子弹,孬的枪怎能打出好的子弹呢?50多年来,他深深感到西方对中国理解不够,反过来也一样,最主要是文化、语言不通,即使现在依然没有确切地互相了解。在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情况下交流,不仅效率低,还产生了许多不必要的误会。中国是一本很厚的书,章节繁杂,注释也很多,如果不好好去读,光凭封面来判断中国,是会误解的。美国这本书比较薄,但如果中国人只看表面,以为马上就可以读完,也不能确切领悟美国文化。比如在美国街头很少看到警察,有的中国游客就不自觉地乱丢垃圾,没想到美国公民每个都是警察,都在看着你,假如在一个区域里,有人做了错事,马上有邻居去报告警察。所以,彼此都应该抱谦虚的态度,多花时间去读懂对方。

  热爱中华文化三宝

  去年,在陈亦尧上海的家采访,正好见他在为一位病中的朋友写字,苍劲有力的行书,写在特制的陈氏专用宣纸信笺上。身为绍兴人,他最爱王体。

  书法、烹饪、品茗,是中华文化传承至今独具魅力的三个部分,也是陈亦尧的爱好。

  他捐赠了三个博物馆,其中两个是茶具馆,一个位于家乡绍兴东浦镇,一个在上海文庙,总共收藏千余件珍贵茶具,有黑釉、褐釉、黄釉;有刻花、贴花、印花、影青;有梨形、瓜形、龟形、钟形等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另一个是瓷砚主题,馆址在兰亭,与王羲之的千古书坛盛事遥相呼应。

  说起收集茶具瓷砚的缘由,不仅因为爱好,也是出于一片爱国挚情。年轻时看到国外的博物馆收藏有珍贵的中国文物,内心震动,痛惜国家文物流失,遂立下志愿,尽力收集海外文物,使之回归祖国。他喜欢品茗和书法,且壶、砚体积小携带方便,收藏者又不太多,于是选定了以此为收藏主题,觅得大量稀世珍品。

  “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陈亦尧说,他从来没算过为这些藏品花了多少钱,反正,钱不花在这上面也会在别的上面花掉,而藏品不捐给国家的话,以后传给后代可能会被卖出去,重又分散,枉费了数十年收集起来的一片苦心。现在每年去三个馆看一次,就像老朋友见面,虽然它们不说话,他心里却很是满足。为此,他说要感谢与他合作建立博物馆、为珍贵文物提供集中展示和保管的人。

  说到烹饪,陈亦尧从小受母亲的影响,喜欢烧菜。母亲做得一手好菜,“是当年绍兴某个圈子里公认的,到我家与我父亲喝酒,品尝母亲亲手做的菜,是一个特别的享受。”不过,陈亦尧的手艺不仅得自家传,他年轻时去美国前,专门拜状元楼大厨为师,学了三个月。当时在国外,能吃到一顿够水平的家宴,可遇不可求,是最好的社交纽带,陈亦尧就以美食为媒介,结交了许多好朋友。

  “我烧的牛排一等,用大蒜、酱油、细盐调味,味道比外国人烧的还好”,陈亦尧说得听者口水涟涟。他还捐资出过一本传统绍兴家乡菜食谱,菜式全都是从乡村收集来的,很多烹制手法,人们可能听也没听到过,比如“焐”,谁知道是怎么回事?

  中华文化中的宝贵资产,正是中国这本厚书中的精彩篇章,要让西方人读懂,就不能让它们失传。(马海邻)

[上一页] [1] [2]


编辑:史词】
 

      
今日要闻 更多>>>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频道精选  
[人在他乡] 我在日本遭遇地震
[文化热点] 孔子的“太太”和李白的“职业”
[华人文苑] 血型决定男人情变的动机
[幽默笑话] 男人会生孩子之N种后果
[人在他乡] 赌城拉斯维加斯感受美国经济凉热
[人在他乡] 日本警察非让我去刷牙
[文化中国]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
[华人文苑] 嫁人的误区
[人在他乡] 美国小镇熏衣草园的理想下午
[华人文苑] 何等“高手”把酒井法子带“坏”了

加华社筹款助华裔花滑小将备战冬奥

亚洲小姐美东赛区竞选揭晓

加拿大华裔青年求职探索新领域

柔州马华64名中央代表力挺蔡细历
侨网论坛 更多>>>
[异域唐人]
[留学他乡]
[寻根问祖]
[回国发展]
[华文教育]
[华人视角]
- 横比中、英、美三国的文化元素之最
- 中日之间差距有多大
- 英国的那些事那些人
- 我好痛苦,要怎么样去原谅男朋友
- 外来移民的总统儿子们
-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英文版)
热点关注 更多>>>
·打压华人非法就劳 日本劳动力市场空白谁来填?
·中国人移民美国速度加快 “爱国”与否引争议
·弱势≠弱者 饱受困扰纽约华人女性向性骚扰说不
·境外华商屡碰壁 新"中华街"能否立足东京街头?
·华人何时迈进日选举大门?前景光明道路漫长崎岖
·李绍麟就职 加拿大首现两华人省督同时在任(图)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供稿信箱 | 广告服务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67153号]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