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回首当年话香港之“粤剧鬼才唐涤生”

2006年08月08日 09:07

  (美国)黄克锵

  香港民间流传这样的一种说法:千万不要成为天才或鬼才,因为天才或鬼才的结局只有两个,一个像粤剧鬼才唐涤生一样早死,一个像他的师父南海十三郎一样疯疯癫癫。

  唐涤生,广东中山人士,1917年6月18日在黑龙江出生,中山纪念中学毕业后,进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又曾在沪江大学修读中文。抗日战争爆发,他到香港投身薛觉先领团的觉先声剧团,跟随名编剧家南海十三郎学习撰曲编剧。唐涤生经过苦心钻研其师父南海十三郎及其他剧作家的作品,融会贯通,自创风格,终于在粤剧界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跻身粤剧界的宗师级人物,有粤剧鬼才之美誉。

  唐涤生成名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倡导戏剧的文学性,不断为粤剧传统剧目增添新的瑰宝,他许多作品大都取材于古典戏曲,如成功地把汤显祖的《紫钗记》和《牡丹亭》改编成粤剧,成为粤剧经久不衰的传统剧目。他力求剧本曲调旋律优美,曲词流畅典雅,重视情节紧凑有戏,人物刻划传神,以情感动人,以戏感化人,吸引了不少知识界人士和青年人观赏粤剧。他不拘泥于传统粤剧的模式,对传统粤剧的布景使用、舞蹈编排、灯光效果等方面都作出了不少大胆改革和创新,务求能够做到雅俗共赏。当时几乎所有粤剧红伶均有演出他编撰的剧本,其中包括:薛觉先、马师曾、陈锦棠、芳艳芬、红线女、邓碧云、何非凡、麦炳荣、吴君丽、罗艳卿、任剑辉、白雪仙等等。

  1959年任剑辉、白雪仙在“利舞台”戏院首演唐涤生的新作《再世红梅记》,唐涤生亦在座观看,演到第四场“脱阱救裴”,不幸心脏病发作,忽然昏倒,翌日溘然辞世,终年四十三岁。

  对于唐涤生的英年早逝,香港民间有几种不同的流传版本,有的说,《再世红梅记》的灯光效果和立体布景,以及演员们传神逼真的演出,当场观看的唐涤生刹那间被自己所编排的戏吓坏了,引发心脏病并发症;也有的说,唐涤生本来就有轻微的心脏病症,观看演出时,为自己的舞台设计和演出的成功而过分激动,引起心脏病复发;也有的说,唐涤生对每一出戏的演员表演、舞台设计、布景摆设、灯光布置、音响效果等各方面都亲力亲为,严格要求,他是由于过度劳累不幸英年早逝。不论是哪一种说法,都体现了香港市民对才华横溢、英年早逝的唐涤生的惋惜和悼念,从另一方面也充分显示了观众对唐涤生对作品严格要求和认真负责的态度的赞赏。

  唐涤生和南海十三郎师徒俩都是天才横溢的剧作家,他们身上都有一股执着的信念和对观众负责的态度。两人虽然在一起的时间不算长,但两人亦师亦友、相逢恨晚的知己关系,并随时随刻都在互相影响着对方。《再世红梅记》首演前夕,避世已久的南海十三郎好不容易在亦徒亦友,唯一的知音唐涤生苦心劝告下,终于决定清醒为人,愿意与唐涤生再次合作,在粤剧界再创一番事业;不料《再世红梅记》首演当天却传来唐涤生英年早逝的噩耗,南海十三郎无法接受爱徒诀别之事实,从此,他不愿再清醒,再披“疯人”衣,数次出入精神病院,最后饥寒交迫、心力交瘁,冻死街头。

  “相见若似梦,自从别去匆匆,此刻再重逢,咫尺隔万重,我再见恩师,心中百般痛,彷似宝剑泥絮尘半封,昔日壮志与才气全告终,江中雪,泪影两朦胧,辜负伯牙琴,你莫个难自控,知音再复寻,俗事才未众”,煮鹤焚琴,情何以堪!

  唐涤生未成名时曾表示他要证明“文章有价”。他说:“有钱人的股票、黄金银两、世界大事都只是过眼烟云而已,再过三、五十年就没有人会记得了。但是好的剧本就不一样,即便过了五十年、一百年,仍然还有人会记住,即使我死了,我的名我的戏,依然没有被人忘记。”直至今日,香港人依然没有忘记唐涤生,他所编写的一百多部作品(也有人说他包括原创、改编、参订等共创作四百多个粤剧剧本),更是粤港澳地区、东南亚国家以及旅居世界各国的粤剧爱好者和研究者所爱。

  唐涤生短暂的一生在粤剧发展史上写下了最光辉灿烂的一页,他让粤剧的发展和创作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进入了最辉煌、最鼎盛的时期,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粤剧演员,更带动了潮流,吸引了无数的粤剧爱好者和观众。在现今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粤剧这门古老的中华民族艺术仍有其立足之地,唐涤生居功至伟!

  遗憾的是,唐涤生的名作特别是早期的绝大多数已经不再公演,或者已经散佚不存。目前在粤剧戏台上能够看到的唐氏遗作,绝大部分均为1956年“仙凤鸣剧团”成立后,一系列改编自元代杂剧、清代传奇的作品,其中最为脍炙人口《帝女花》、《紫钗记》、《再世红梅记》、《牡丹亭惊梦》、《蝶影红梨记》、《九天玄女》等更是传诵数十年不衰,成为香港粤剧的经典瑰宝。

  逝者已矣,有谁还能编撰出如此优美动人、馥郁芬芳、百听不厌的粤剧剧本,给无数观众带来了至高无上的精神享受?又有谁还能以如此细腻典雅的曲词、跌宕起伏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令人回味无穷的粤剧,给无数观众的生活增添了一抹缤纷瑰丽的色彩?现今社会,“迎合票房、模仿他人、滥竽充数、盲目跟风、哗众取宠”的商业化作品充斥着文艺殿堂,又有谁能够像南海十三郎和唐涤生一样摆脱浮华虚名的诱惑,毕生坚持对国家、对社会和对观众负责的信念,以满足民众不断提高的精神生活的需要作为编剧创作的出发点,不断突破陈旧框格、自创独特风格,为社会带来一股清流,为观众带来美好的享受,得到观众发自内心的由衷赞赏和共鸣,并真正体现“文章有价”、“历久不衰”的优秀艺术作品?

  (作者系美东华人社团联合总会执行主席,美国林则徐基金会主席,全美餐馆反暴力联盟主席)



编辑:谢萍】


相关报道
   · 回首当年话香港之“南海十三郎”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