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中国侨界 【字体 】【打印
著名美籍华人赵浩生:忘不了的家与国
2009年07月03日 15:42  来源:《海内与海外》   

    赵浩生,美籍华人,著名社会活动家、专栏作家、联合国注册记者,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中国武汉大学、山东大学、郑州大学、暨南大学名誉教授。

  赵先生于1920年出生于河南息县,9岁离家到开封读书。1938年,胸怀报国之志的赵浩生初中刚毕业即回到息县任教,担任抗敌训练班教师积极宣传抗日救国,并于当年在武汉发表长篇通讯《是种子,不是死尸》。之后选择了记者这个“无冕之王”的职业,到上海、南京、重庆等地任新闻记者。抗战胜利后他任《中央日报》社记者,在重庆成功采访了国共第二次合作重庆谈判的整个过程。后来他写的《周总理没有死》的部分内容和《叶帅与雷莱》就是回忆40多年前重庆谈判的情况。

  1948年,赵浩生东渡日本,任《东南日报》驻日特派员。1952年到美国留学,毕业后获博士学位,受聘于美国耶鲁大学。1960年,任该校东亚语言文学教授。

  1971年,赵浩生在法国巴黎第一次亲眼看到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时,心情非常激动,他很想回国看一看。可是,28岁就离开了祖国,又万水千山远隔重洋,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情愫盘结在心中。

  1972年,尼克松访华成功。在一次电影招待会上,远在彼岸的赵浩生第一次看到祖国的纪录片《红旗渠》更加激动不已,一定要回去看看,一偿魂牵梦萦几十年的夙愿。出生之地,养育之恩,骨肉之情,故土之亲,想忘也忘不了;又何况血管里流的是中华血,心上烙下的是中国印。几经踌躇,赵浩生终于鼓足勇气,在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取得了签证。

  1973年5月,在中美关系刚刚解冻之际,漂泊在外24年之久的赵浩生第一次回祖国访问、回息县老家探亲。返美后,赵先生邀请一部分华侨到家中座谈,向大家介绍了第一次回祖国的见闻和感受。香港《七十年代》杂志发表了赵浩生谈话纪要,国内《参考消息》于1973年10月21日至24日连载了赵先生在大陆的见闻感受的文章。同年,在纽约举行的2000多名华侨、华人参加的大会上作了长篇演讲,宣传新中国的成就,解除了华侨中的一些顾虑和疑惑。香港《文汇报》发表了这次演讲。此后,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香港专上学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作了数十场介绍中国的演讲。

  赵浩生自回国访问后,先后应邀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国际关系学院、郑州大学、河南大学、信阳师院等高等院校作了多次讲学和演讲,曾采访过傅作义、冯友兰、谢冰心、林默涵、夏衍、臧克家、赵丹、张瑞芳等一些名家、学者,游览了祖国的名山大川。他以新闻记者的特有笔力,以海外游子对祖国眷恋的赤诚之心,写下了深沉感人的篇章。如《我是怎么决定回中国的》、《访古论今谈西安》、《中国归来答客难》、《不落的太阳》、《十年来四访北京大学》、《葬母记》等,都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先后出版著作有《来自中国大陆的声音》、1974年香港《七十年代》杂志社出版、《悼念与回忆》、1976年香港出版社出版、《鹦鹉螺号的故事》、1980年北京科普出版社出版、还编撰出版了《漫画美国新闻事业》、1981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漫画美国总统选举》、《漫画星球大战》等书籍,深刻揭示了美国社会状况,对我国青少年认识美国社会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1984年,赵浩生回祖国访问,参加了建国三十五周年纪念活动。他说:“我的感想很多,一千句话变成一句话,我想引用一位外国诗人写他对他的祖国的感情:‘好也罢,坏也罢,她是我的祖国,我的亲娘。我这次所看到的亲娘,是我63年来看到的最健康、最美丽、最充满自信的亲娘!”

  1986年,赵浩生辞去了耶鲁大学教授的职务,当上了前美国总统卡特任职期间任财政部长的米勒一手主办的米勒公司董事长特别顾问,同时,兼任加拿大北方电讯公司顾问,为中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在对外贸易、对外关系等方面牵线搭桥,倾尽了一个华人对祖国的爱心。

  1989年,加拿大北方电讯公司捐赠给亚运会一套最新8000门程控交换机,价值约400万美元。这就是赵浩生牵线搭桥促成的。为祖国,他乐意甘当铺路桥,借助他在海外企业界、政界、军界的朋友,为祖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添砖加瓦。

  有人问赵浩生:“像您这样,名也有,功也有,钱也不缺,世界各地走走,看看风光,写写文章,日子过得逍遥一点,不是更好吗?赵浩生回答说,“那太轻松了,我喜欢做一点事情。我也有能力、有精力来做成一些事情。如果我什么也不做,像我这样年纪只有等死,那有什么意思?”

  1990年,赵浩生又鼓动澳大利亚的朋友们与中国专利局挂钩,将国内已申请专利的产品,选优取精,争取国外投资,国外生产,国外推销,打入国际市场。赵浩生说:“中国人的脑袋,加上外国资金和国际市场,三者结合起来将是一流的。”

  1997年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美国,1998年克林顿总统访问中国,赵浩生先生前后撰文《娘家人来了》、《婆家人来了》刊登在《人民日报》上,并被海内外众多媒体报刊转发。赵浩生先生幽默而情深意长地将海外华侨华人喻为嫁出去的女儿,将中美两国称之为娘家、婆家,可谓贴切、恰当,感人至腑、意味深远,不仅让世人看到一个海外华人的赤诚之心,而且看到了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两国政府关系发展的前景与希望。

  1999年初,朱镕基总理在中美关系遭挫时顺利地访问了美国,赵浩生又写下《成功的访问,无限的欣慰》一文刊登在《人民日报》,称朱总理访美之行是一个艰苦而成功的旅程。赞誉中国政府在中美关系上的原则立场、坦荡透明的态度、不卑不亢的气度和化对抗为对话的策略展现了一个大国的外交风采和民族精神,不仅使所有的中国人感到骄傲,也给所有的海外华侨华人带来无限的欣慰。

  1999年建国五十周年之际,年近八旬的赵浩生作为爱国华侨华人代表应邀参加庆典。面对新中国成立五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赵先生感慨万千、兴奋不已,奋笔疾书《五十年来家国》一文刊登在国内外中文报刊上。文章回顾了他本人五十年来与祖国发展变化息息相关的心灵历程,抒发了拳拳爱国之情和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祝福。

  2000年5月,应中央电视台海外频道《东方家园》特别栏目的邀请,赵浩生先生与中央电视台摄制组一行赴河南信阳和赵先生的出生地息县,拍摄了《故乡山水情》电视专题片,并在海内外公开播放。在拍摄期间,80岁高龄的赵老先生自始至终洋溢着生命的激情和年轻的心态,他的气度、他的和蔼、他的幽默、他的知识,特别是他那强烈的爱国恋家的情怀,让人难以忘怀。“我是外籍,但不是外人。我和祖国的关系,不只是血缘,更是生活、山河、岁月交织起来的全部人生。对于我们长期飘泊在外的游子来说,能够经常回国、回自己的家乡看看,就是莫大的幸福。”赵先生在和家乡亲人说这一番话时,满脸都是真诚、喜悦和幸福。在息县三中,同学们向老人咨询其写作成才的秘诀和将来怎样能当好一名记者时,老人认真地答道:“必须具备四种素质,即一定要有好奇心、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穷追不舍的精神和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

  自1973年赵先生第一次回国至今30多年来,赵浩生已80余次往返于中、日、美和港、澳、台地区,积极宣传和介绍中国,为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为中美、中日间的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为香港、澳门的回归,推动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先后受到王震、乌兰夫、薄一波、姚依林、杨尚昆、朱镕基、江泽民等领导的亲切接见。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赵浩生的爱国之举、报国之志,予以高度的评价。

  赵浩生是中国的儿子、美国的公民、日本的女婿,通晓中、英、日三国文字。读书、品茶、散步、听京戏是他的四大爱好。他对生活看得很超脱,日子过得很规律。性格如行云流水般随和,既不浮躁,也不淡泊。待人从事正直坦诚,胸襟宽阔。“一点浩然气,快哉万里风”,是戏剧大师曹禺对赵浩生先生最准确最完美的评价与点睛。

  2001年11月,赵浩生回忆录《八十年来家国》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印刷发行,并于11月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首发仪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出席了首发式,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水均益主持了签名售书仪式。书的封面语表述:“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曾和祖国十几亿同胞在这些经历中哭过、笑过,作为一个海外游子,我更有些特别的观察和感受。”

  赵老先生悠悠八十载,从出生到成长,从国内到国外,无论是战争、和平,还是苦难、幸福,他的心中都是忘不了的家与国。 (金星)

编辑:史词】
 
今日要闻 更多>>>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频道精选  
[人在他乡] 我在日本遭遇地震
[文化热点] 孔子的“太太”和李白的“职业”
[华人文苑] 血型决定男人情变的动机
[幽默笑话] 男人会生孩子之N种后果
[人在他乡] 赌城拉斯维加斯感受美国经济凉热
[人在他乡] 日本警察非让我去刷牙
[文化中国]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
[华人文苑] 嫁人的误区
[人在他乡] 美国小镇熏衣草园的理想下午
[华人文苑] 何等“高手”把酒井法子带“坏”了

加华社筹款助华裔花滑小将备战冬奥

亚洲小姐美东赛区竞选揭晓

加拿大华裔青年求职探索新领域

柔州马华64名中央代表力挺蔡细历
侨网论坛 更多>>>
[异域唐人]
[留学他乡]
[寻根问祖]
[回国发展]
[华文教育]
[华人视角]
- 横比中、英、美三国的文化元素之最
- 中日之间差距有多大
- 英国的那些事那些人
- 我好痛苦,要怎么样去原谅男朋友
- 外来移民的总统儿子们
-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英文版)
热点关注 更多>>>
·打压华人非法就劳 日本劳动力市场空白谁来填?
·中国人移民美国速度加快 “爱国”与否引争议
·弱势≠弱者 饱受困扰纽约华人女性向性骚扰说不
·境外华商屡碰壁 新"中华街"能否立足东京街头?
·华人何时迈进日选举大门?前景光明道路漫长崎岖
·李绍麟就职 加拿大首现两华人省督同时在任(图)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供稿信箱 | 广告服务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67153号]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