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尹午山开始寻找自己的事业基点。他对记者说,在1996年进入那家美国公司之前,他对公司一点概念也没有,这种学者办公司风险很大。即使1998年,他所具有的知识依旧是技术,但他依然决定创业。原因在于,他希望自己的技术在自己的手中变成造福于人类的产品,然后产生社会效益。这种思想不禁使人联想到福特,这位现代工业模式的奠基者。
尹午山是否想到了福特我们不得而知,但科学的简单原则告诉他,如果成功,他必须选择相对容易的项目。而体外的试剂相对来说比较可控,于是尹找到事业的起点……
CTK内涵的幸运与机遇
密歇根的生物技术实验室作为技术中心,和许多大中小生物技术公司有着若干联系,这些生物技术公司的服务终端往往是非洲、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小的公司,更将市场放在上述国家,并且药物等等也是容易出来可控性强的。
尹午山发现,热带气候、落后的经济技术和不健全的医疗卫生体系等等因素,使传染病成为非洲、印度、东南亚等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大敌。这就构成一个重要的市场,许多国际性医药贸易公司都到密歇根来购买廉价而优质的药品。为什么不生产和传染病有关的药物或者试剂呢?而尹手中的工艺技术又是关于传染病诊断试剂的。
于是,就有了CTK。CTK生物技术公司是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注册的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和销售公司。目前采用FDA提供的cGMP,以及国际ISO9001质量管理系统。但1998年到2000年这段时间对于尹而言仍然是痛苦的,因为他的工艺技术是实验室的产品。如何使实验室的工艺能够批量生产并降低成本则需要许多过程,这在开始的时候大大地打击了尹午山的自信。于是,在开始的时间里,尹午山诊断试剂的原材料不是自己生产的,而是从其他公司买进,然后加工。2000年以后,CTK走上正轨,成为非洲、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个有信誉的传染病诊断试剂生产商。并且,逐步自己研制试剂“原料”,这样利润空间更大,公司向产业链上游发展,未来空间将会增大。
尹午山向记者介绍说:“CTK生物科技公司从1998年开始从事开发生产和推广新一代免疫诊断试剂和试剂盒,在国际体外诊断(IVD)界已经崭露头角。公司致力于抗体和重组蛋白两种核心原材料产品的开发,以满足各种诊断技术的需求,如乳胶凝集试验法、间接法ELISA、双抗原ELISA、双抗原介导的胶体金快速诊断、化学发光法、蛋白液体晶片多重诊断技术。特别是重组蛋白的应用,使得诊断方法具有极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无可比拟的重复性。在自己生产的抗原和抗体产品平台上,CTK开发了一系列体外诊断产品。这些产品,特别是应用于传染性疾病的诊断试剂,如HIV、HCV、梅毒、性病衣原体、淋病、结核病等,由于产品质量全程跟踪控制,而且价格极为优惠,已经取得极大成功并得到同仁认可。”
尹午山的学者措辞是明显的,但几年的商海磨砺使他总结出自己的成功之道:“合作是成功的关键。我们将自行研发的诊断产品生产技术无偿的转让给可信赖的销售商,和他们共同合作开发市场。在这一合作中,我们将抗原抗体配制成浓缩的半成品,同时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和有效的技术支持,使销售商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生产出优质产品。这一合作模式大大增加了销售商的利润空间,使得销售商在当今十分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然游刃有余。”
其实,记者能感觉到尹午山的学者智慧——善于总结和创造的智慧。他对记者说,CTK的美国公司身份取得了巨大的营销优势,美国健全的法律保证了公司资信的信誉和产品质量的信誉。并且要求各个销售商先行付款,保证了公司财务的优良。由此,他对记者谈到国家法律健全的重要性……
健纳喜所演绎的中国故事
整个世界的产业在向东亚迁移,原因在于以中国为代表的经济吸引力,以及世界产业结构的新一轮调整。也就是说,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产业重心已经向更高端或者其他产业方向转移,人力成本较高的产业开始向不发达国家转移。而且,这些国家巨大的市场潜力,也意味着巨大的市场占有和产业利润。中国13亿人口已经形成巨大的医疗市场,而且,中医药产业在未来肯定会崛起,这就要求出现许多具备技术和市场实力的公司成为中国和世界之间的代理人或代理公司。目前,这个地方是缺位的,这使许多人看到机会,因为需要产生市场,市场培育企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