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俄罗斯文学离中国人远了吗?(2)

2006年07月17日 10:00




普希金雕像



俄罗斯的红场,是中国游客必到之处。

  影响力有所下降

  然而,从苏联解体到如今的这十多年间,俄罗斯文学在中国似乎已风光不再,不仅出版的品种少了,译作的印数小了,作品的被阅读率和社会影响也在降低。究其原因,恐怕有很多。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生目的普遍功利化的时代,在电视、网络和流行音乐等大众娱乐方式的侵蚀下,就整体而言,文学已经被边缘化了,而在内容和风格上相对更为严肃的俄罗斯文学,所受到的冲击或许更大。英语和美英文化的话语霸权的出现,也使俄罗斯文学和其他非英语文学一样,变成了所谓的“小语种文学”。

  同时,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的国力有所下降,国际影响与苏联时期不可同日而语,虽然一个国家的文学水平与国力之间并无直接联系,但其国际声望的大小无疑还是会影响到其文学和文化的辐射力。

  更何况,笔者称之为“后苏联文学”的解体之后的俄罗斯文学,自身出现了空前多元化的局面,这使得在对其整体把握和系统译介上也遇到了一定难度。此外,俄罗斯文学中的大家名作已经被“译光”了,而新俄罗斯文学一时还没有推出可与那些经典比肩的新作,国内出版部门由于市场经济的压力而在选题上的功利化抉择,迅速富裕起来的部分国人对于那个动荡中的北方邻国所持有的不屑和冷淡,如此等等,也可以被视为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影响力有所下降的原因。

  现在的处境其实是正常化了

  不过,在谈到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影响难比往昔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中国的俄罗斯文学翻译者和研究者一直在不懈地跟踪俄罗斯文学的新进展。在出版环境大不如从前的近十几年,他们每年仍能推出数种,甚至数十种俄罗斯当代文学作品。仅以笔者本人为例,近五六年的时间里就翻译或主编了十余部俄罗斯文学作品,其中的一些作品如《“百事”一代》、《普里什文文集》等还获得了不俗的销量和影响。

  而且,俄罗斯文学作品在译作数量上的减少,并不意味着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接受水平的整体下降。较之于翻译,中国的俄罗斯文学研究似乎显得更理性、更成熟了,研究中的意识形态色彩有所淡化,研究者头脑中的条条框框和自设的“禁区”比较少了,在研究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和包括俄罗斯学者在内的境外学者拉开距离,注重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其研究成果也明显地丰富起来。

  俄罗斯文学在中国虽然不像上世纪50年代那般无处不在、无人不读,但俄罗斯文学的“粉丝”甚至“铁丝”在今天却依然随处可见,尤其是在文化人中间。俄罗斯和中国的文学生活都在正常地进行。我们甚至可以说,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社会的处境不是艰难化了,而是正常化了;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影响不是减弱了,而是回归到文学本体上来了。(来源:环球时报/刘文飞 作者是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秘书长)

[上一页]  [1]  [2]



编辑:候冬华】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