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牛郎织女被商业炒作亵渎(3)

2006年08月30日 09:54

  谁来拯救中华传统文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边缘文化的侵蚀愈演愈烈。有评论指出,在现代化的背景下,物质上渐渐富足起来的人们却不无尴尬地发现:那些过去曾给我们带来欢乐与美好回忆的传统节日文化正在逐步淡出我们的视野,代之而起的则是外来“洋节”的火爆。而与此对照的,则是人们对国内传统节日的不以为意直至全然的忘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七夕与许多传统民俗节日一样,丰富有趣的文化内涵逐渐失却。

  在商业化浪潮席卷之下,传统文化似乎有复苏的迹象。可是,这种复苏对于传统文化来说是福是祸?我们当然不能反对对传统文化进行适度的商业开发,在文化消费化的趋势下,适度开发不但无损弘扬传统文化,还有利于将之发扬光大。但也要看到,传统文化一旦披上了商业化炒作的外衣,就已经背离了传统文化的本义。诚如专家所言,民间传说一个民族的文化湿地,它可以种植花草卖钱,但更有调节空气新鲜度的功能,不能把目光都盯在挣钱上。

  刘魁立说,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需要真正理解其内涵,而不能根据,对沂源的申报寄予了厚望。他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牛郎织女的传说和“七夕”等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是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传统文化受到冷遇,沂源牛郎织女爱情文化源地此次申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其重大意义在于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宣示。他希望能够通过此次申报,实现由政府主导修复和保护古建筑,并把牛郎织女的爱情文化进一步弘扬广大。

  恢复、保护、发展中国传统民间民俗文化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需要一代一代传下去,是世世代代都要做的事,传统文化的保护应当在全社会形成普遍的认识。专家认为,抵制全球文化一体化的有力武器,就是加强保护我们日益遭受破坏和威胁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关注中华民族自己的生存根系,关注不同族群的历史生命记忆和独特的生存象征以及潜在的发展价值。

  另一方面,要从对国家和历史负责的高度来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承载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急剧变迁。大批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甚至处于人亡艺绝的濒危境地,以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手段、范围与力度,已远远不能适应今天的客观现实,加强保护迫在眉睫。(来源:中国新闻网/记者 李淑国)

[上一页]  [1]  [2]  [3]



编辑:候冬华】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