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小联合国老孔子学院 百年暨大激荡侨生风云(图)(4)

2006年11月17日 11:10

  1978年10月,暨南大学再度复办。在此之前的4月17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关于恢复暨南大学、华侨大学有关问题的请示》,指出复办后的暨南大学“以招收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和台湾籍青年学生为主,同时也要招收少部分国内的学生(以国内的归侨和侨眷的子女为主)”,还特别规定对华侨、港澳学生实行“来去自由”的政策。

  根据上级的决定,暨南大学停办时调到广州地区4所院校的教职员工,原则上均应调回,分配给4校的原暨大的设备、图书,归还暨大。被占的原暨大校园、校舍也一并归还。

  暨南大学历史系主任张晓辉,是1986年研究生毕业到暨大工作的。那时候,暨大的校长是梁灵光。1983年3月就任省委书记、省长的梁灵光,同年10月兼暨南大学校长,至1991年6月卸任。

  梁灵光与暨南大学的渊源早在1930年代便已开始。暨南大学的救国会就是在校园附近的梁灵光寓所成立的。梁灵光其时在上海读中学。

  “一二·九”运动后,19岁的梁灵光随暨大学生代表团赴南京请愿,火车上遇到了暨大学生朱含章。暨南大学的学生抢占了火车头,后来成为梁的夫人的朱含章也到火车头协助铲煤。

  在张晓辉看来,梁灵光任内的8年,奠定了暨南大学这20多年来发展的基础。

  这8年里,暨南大学采取适应海外、港澳实际的做法,扩大对外招生。从1980年开始,暨大就实行对华侨、港澳学生单独命题、提前考试和录取。1983年和1984年又先后在香港和澳门设立了考场。1985年和1986年报考暨大的境外考生超过2000人。至1988年侨属子弟已占暨大学生人数的90%,成为名符其实的华侨最高学府。

  1988年,蒋经国开放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余乃述教授成为1949年后到母校暨南大学参观访问的第一位台湾暨南校友。

  经过台湾和海外部分暨大校友的长期努力,台湾的“行政院院长”郝柏村决定在台湾开办一所暨南大学。经过几年的筹备,该校于1995年招生开学,定名为“暨南国际大学”。

  “侨”的概念如何影响暨大

  “暨大既是小‘联合国’,又是‘孔子学院’。”今年适逢暨南大学建校100周年,在校长胡军眼里,未来的暨大将更加多元开放。

  “联合国”不仅是指如今来自77个国家和地区的1.2万侨生和港澳台生,而且还是一种自由的、和而不同的校风——77个国家的学生,足够交换彼此的独特经验。

  “孔子学院”,则是以向海外传播中华文明为主要办学宗旨,正如百年前学校的创办人两江总督端方所说,“宏教泽而系侨情”。现在几乎所有海外中小学华文教材,都由暨大编纂。在这里兼容并包,因材施教,甚至侨生可以以通识课来代替内地学生的思想政治课。 

  记者:1984年,暨大尊师促进会北上行动,直接促成了“教师节”的设立。这让我想到暨大校训“忠信笃敬”的“敬”,尊师重教是暨大的一个传统,是否跟“侨校”这个特质有关系?

  胡军:这确实是暨大精神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海外和港澳台学生确实有一些新的观念,一些新的思想,暨大的学生的确是非常活跃的,热心各种社会活动,跟国内的学生不一样。像来自港澳台的学生,受儒家文化尊师重教影响特别大,他们对老师的尊重是不一样的。台湾学生你看得出是发自内心地尊敬,只要你给他上过课,你就是他的老师。老师来上课,一进教室全体起立,一下课马上有人去擦黑板,能给老师擦黑板是一个光荣。内地也尊重老师,但他们不会把给老师擦黑板当成光荣,“文化大革命”把传统的东西“破”得太多。

  记者:“侨”这个概念,是怎么影响暨大的?

  胡军:当初创办暨大,是为了解决侨生就学机会问题,所谓“宏教泽而系侨情”,他们在海外受欺辱受欺压,没有就学机会,祖国给它办这个学校,就是给他们机会。时代变了,他们要的不是机会,而是高质量的教育,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转变。

  侨生也不再是暨大的专利,别的学校也在招侨生。教师中“海归”也不是很多了,原来广东老师比较多,后来年轻一代的广东老师都去政府、企业,更多的来自内地,尤其是北方。在这种大背景下,我觉得暨大更应该多考虑教学质量和共同的教育规律。

  记者:现在暨大的特色是什么?怎样能让人报考暨大,而不是其他学校?

  胡军:暨大“侨”的特色肯定还是有,目前我们有1.2万多来自港澳台和海外的学生。

  长期以来,暨大的品牌效应在海外影响很大,侨生都知道暨大。我们独特的办学方法,是比较适应海外同学需求的;还有地理环境,包括气候、饮食、语言,都跟侨生的习惯比较贴近。侨生很现实,去北大天寒地冻,未必愿意。当时决定在广州复办,靠着港澳,也是有它的道理。

  另外他读其他学校,比如他读北大,读中大,他成了“少数民族”,只是少数人,来到暨南大学,他感到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是专门为他设置,他的原有生活在这里是一种常态。

  1936年暨大开设了海外侨民师资班,专门发展海外的师资,学校去年开办的海外华人教育系,可以说是国内第一个向海外培养这方面人才的本科专业。我们还是国家汉办的基地,这个是暨大独特的。海外,特别是东南亚这块,有很多华人企业和华文学校,他们的人才与师资很缺乏,在暨大学成以后,一是容易就业,二是能够学很多东西。

  我们的中文教材也是很独特的,北美地区华人中小学华人教育教材都是暨大编的,这些教材发行了200万册。

  记者:暨大还有一个特色,重视人文、重视商科,对技术方面不会太投入,这也将延续下去吗?

  胡军:不会,这个我要强调,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现在凡是能够做起来的,我一样做,包括理工医的。我希望暨大是综合性大学,1949年,侨生都跑光了,你是不是不用办大学了?所以你要坚持暨大的特色,一定是高质量的大学,一定是综合性的大学,因为你最后不是一个名牌大学,不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大学,肯定办不下去。我会突出学科特色,在教育上突出我的特色,质量提高带来名气提升,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生存的根本。

  记者:今年8月你主持“百年校庆——寻根之旅”,去了南京、上海、建阳,看了当年暨大的旧址,寻到了什么根?

  胡军:“寻根之旅”是老校长在位时候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这次去是想把支离破碎的历史穿起来。我们见到很多老校友,他们是我们的长辈,看到我们去非常高兴,有些甚至激动地哭了。有一个厦门老校友,亲自去挑校庆的贺礼,他腿脚不方便,是搭车去的,一定要在我们走之前送给我。老华侨们的爱国、爱校精神是非常感人的,这么多年了,他们都是自己主动筹钱建纪念碑。听他们讲当年的故事,可以勾勒出一个比较完整、清晰的百年老校图画。

  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没有一所高校像暨大这样经历三落三起,民族命运和学校命运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最深的感觉就是,这么一个学校太不容易了。作为暨大一员,你有一种责任感和压力。回看暨大历史,名师云集,可以说现在暨大的名师不如当年,这么一个大学今后要发展,要靠有名的大师,优秀的师资队伍,怎么能更进一步发展,对我来说压力比较大,任务很重。

  (来源:《南方周末》;记者:万静)

[上一页]  [1]  [2]  [3]  [4]



编辑:谢萍】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