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报社主办 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中国新闻社诚聘记者、编辑
·第二十二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
·第一届世界江门(五邑)青年大会
·第十四届世界许氏恳亲大会
全球华侨华人心系四川地震纪实:我们都是汶川人(2)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打印稿件】 2008年06月07日 10:05 来源:中国侨网

     西澳大利亚十多家华人团体联合举办“祈福零八、平安中国”大型赈灾筹款活动,目前已筹得善款近三十万澳元(近二百万人民币),目前善款数字还在攀升,活动将一直继续到6月6日截止。 中新社发 高周丹 摄



 

    美国纽约不少华人超市餐馆近日来纷纷以义卖形式赈灾,将所得款项全数捐献给大陆地震灾区。图为22日纽约皇后区华人聚居区的一家餐馆贴出赈灾义卖三天的告示。据该餐馆的陈老板介绍,他将把餐馆三天所有的营业收入捐出。餐馆的服务员们也表示将把个人所得小费全数捐献灾区。 中新社发 邓悦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不分大小皆爱心 一分一厘显真情

    旅美著名作曲家赵宝昌于1991年即兴创作的“赈灾歌”中唱道:“赈济我骨肉同胞,炎黄子孙情义重,岂在你钱多钱少。”

  此次,为抗震救灾献爱心、捐善款的华侨华人既有富商巨贾、也有草根平民;既有白领精英、也有打工学子;既有耄耋长者、也有稚嫩孩童,捐钱虽有多寡,境界却无差别,不分大小皆是爱心,一分一厘显露真情。

  旅居澳大利亚的侨胞董配永在32年前唐山大地震中失去五位亲人,在那次天灾中,他深刻体会到他人的帮助是多么可贵。“当你挪开一块砖,递上一杯水时,就给正在受灾的人带去了生存下去的希望。”

  董配永通过国侨办为抗震救灾捐赠款物共计2300万元人民币,是国侨办迄今接到的总值最多的一笔捐赠。他还派出一支具有丰富矿难抢险经验的救援小组火速奔赴灾区,尽力帮助受灾受难民众。

  老林是在以色列的一名普通务工者,这位朴实的汉子面对祖国发生重大地震天灾,立刻捐出了400美元。“让我们或多或少向灾区人民表达一份心意!”

  像老林这样的中国务工人员在以色列有数千名,这群皮肤黝黑、双手粗糙的工人并不富裕,平时节衣缩食,在捐款箱前却毫不犹豫。“国家发生那么大的灾难,我们不可能无动于衷。钱可以再赚,自己少用一点没关系。”

  在科威特一家公立医院工作的护士臧凤拿出了400科威特第纳尔(约合1万元人民币)捐助灾区,这是她用来养家糊口一个月的工资。科威特华侨华人协会主席董泰康劝她留一半家用,但臧凤态度坚决:“这是我们全家的决定,孩子们还催促要快点给灾区人民捐款!”

  5月16日,十多位侨团代表来到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他们当中一位白发老人格外引人注目。老人名叫赵金奎,今年已72岁。四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他夜不能寐,决定将一个月的退休金全部捐给灾区人民,以尽绵薄之力。

  美国年仅9岁的双胞胎徐平和徐斌给灾区小朋友写了一封信,表达了最纯洁的关怀:“我们要把平时积攒下来的零用钱捐献给受灾严重的小学,让爸爸交给中国红十字会。灾区的小朋友们一定需要教室、课桌、黑板、书本以及教学的设备。”

  海外谋生的侨胞们没有忘记根在中国,危难时刻,他们一如既往的和中国人民站在了一起。面对持枪抢匪,用身体护住捐款的巴西侨领;宁愿少吃少喝,也要救助灾区同胞的日本企业家;平时打工赚生活费,捐款却不落人后的留俄中国学子;发起“一人一元,同胞情深”募捐活动的澳大利亚华裔市长;瘫痪卧床已12年,却坚持坐轮椅去捐款的美国华裔老人;为捐助家乡父老,拿出一个月工资的尼加拉瓜成都籍打工妹;喊着“少吃一口零食、少买一个玩具,让灾区的小朋友过愉快‘六一’”的意大利华人学童……他们都是重情重义的海外华侨华人的缩影,在无情天灾肆虐之时,努力为故国家园撑起一片坚实而温暖的天空。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编辑:谢萍】

      
本站搜索
 
今日要闻 更多>>>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频道精选  
[人在他乡] 我在日本遭遇地震
[文化热点] 孔子的“太太”和李白的“职业”
[华人文苑] 血型决定男人情变的动机
[幽默笑话] 男人会生孩子之N种后果
[人在他乡] 赌城拉斯维加斯感受美国经济凉热
[人在他乡] 日本警察非让我去刷牙
[文化中国]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
[华人文苑] 嫁人的误区
[人在他乡] 美国小镇熏衣草园的理想下午
[华人文苑] 何等“高手”把酒井法子带“坏”了

加华社筹款助华裔花滑小将备战冬奥

亚洲小姐美东赛区竞选揭晓

加拿大华裔青年求职探索新领域

柔州马华64名中央代表力挺蔡细历
侨网论坛 更多>>>
[异域唐人]
[留学他乡]
[寻根问祖]
[回国发展]
[华文教育]
[华人视角]
- 横比中、英、美三国的文化元素之最
- 中日之间差距有多大
- 英国的那些事那些人
- 我好痛苦,要怎么样去原谅男朋友
- 外来移民的总统儿子们
-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英文版)
热点关注 更多>>>
·打压华人非法就劳 日本劳动力市场空白谁来填?
·中国人移民美国速度加快 “爱国”与否引争议
·弱势≠弱者 饱受困扰纽约华人女性向性骚扰说不
·境外华商屡碰壁 新"中华街"能否立足东京街头?
·华人何时迈进日选举大门?前景光明道路漫长崎岖
·李绍麟就职 加拿大首现两华人省督同时在任(图)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读者信箱】    【广告服务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67153号]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