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大小皆爱心 一分一厘显真情
旅美著名作曲家赵宝昌于1991年即兴创作的“赈灾歌”中唱道:“赈济我骨肉同胞,炎黄子孙情义重,岂在你钱多钱少。”
此次,为抗震救灾献爱心、捐善款的华侨华人既有富商巨贾、也有草根平民;既有白领精英、也有打工学子;既有耄耋长者、也有稚嫩孩童,捐钱虽有多寡,境界却无差别,不分大小皆是爱心,一分一厘显露真情。
旅居澳大利亚的侨胞董配永在32年前唐山大地震中失去五位亲人,在那次天灾中,他深刻体会到他人的帮助是多么可贵。“当你挪开一块砖,递上一杯水时,就给正在受灾的人带去了生存下去的希望。”
董配永通过国侨办为抗震救灾捐赠款物共计2300万元人民币,是国侨办迄今接到的总值最多的一笔捐赠。他还派出一支具有丰富矿难抢险经验的救援小组火速奔赴灾区,尽力帮助受灾受难民众。
老林是在以色列的一名普通务工者,这位朴实的汉子面对祖国发生重大地震天灾,立刻捐出了400美元。“让我们或多或少向灾区人民表达一份心意!”
像老林这样的中国务工人员在以色列有数千名,这群皮肤黝黑、双手粗糙的工人并不富裕,平时节衣缩食,在捐款箱前却毫不犹豫。“国家发生那么大的灾难,我们不可能无动于衷。钱可以再赚,自己少用一点没关系。”
在科威特一家公立医院工作的护士臧凤拿出了400科威特第纳尔(约合1万元人民币)捐助灾区,这是她用来养家糊口一个月的工资。科威特华侨华人协会主席董泰康劝她留一半家用,但臧凤态度坚决:“这是我们全家的决定,孩子们还催促要快点给灾区人民捐款!”
5月16日,十多位侨团代表来到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他们当中一位白发老人格外引人注目。老人名叫赵金奎,今年已72岁。四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他夜不能寐,决定将一个月的退休金全部捐给灾区人民,以尽绵薄之力。
美国年仅9岁的双胞胎徐平和徐斌给灾区小朋友写了一封信,表达了最纯洁的关怀:“我们要把平时积攒下来的零用钱捐献给受灾严重的小学,让爸爸交给中国红十字会。灾区的小朋友们一定需要教室、课桌、黑板、书本以及教学的设备。”
海外谋生的侨胞们没有忘记根在中国,危难时刻,他们一如既往的和中国人民站在了一起。面对持枪抢匪,用身体护住捐款的巴西侨领;宁愿少吃少喝,也要救助灾区同胞的日本企业家;平时打工赚生活费,捐款却不落人后的留俄中国学子;发起“一人一元,同胞情深”募捐活动的澳大利亚华裔市长;瘫痪卧床已12年,却坚持坐轮椅去捐款的美国华裔老人;为捐助家乡父老,拿出一个月工资的尼加拉瓜成都籍打工妹;喊着“少吃一口零食、少买一个玩具,让灾区的小朋友过愉快‘六一’”的意大利华人学童……他们都是重情重义的海外华侨华人的缩影,在无情天灾肆虐之时,努力为故国家园撑起一片坚实而温暖的天空。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