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回溯中华文明漫漫长河(组图)(4)

2006年07月07日 09:58




    “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的部分成果。该工程采取拍照影印的方法,复制历代珍善典籍,多以宣纸精印,八开本线装,体现了“中国气派”。



    修复装订古籍时的工作情景。装订修复古书作为一项细致的手工操作技术,到清代乾嘉间发展完善,我们今天用的装订修复技术,即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而来。

  “数十年精力所聚,实为天下公物,不愿吾子孙私守之。四海澄清,宇内无事,应举赠国立图书馆,公之世人。”周叔弢以读书人的博大胸襟,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将毕生所藏稀世图书、文物捐献国家,“陶陶”亦在其中,成就了这段最完美的结局。

  房龙说:“如果没有许多开拓者坚定而无私的奉献,伟大的传递工作是永远也无法完成的。”诚哉斯言。

  2002年,我国启动“中华再造善本”工程,将珍稀古本化身千百,惠及世人

  “化腐朽为神奇”,将这句话套用在古籍修复的过程中,再贴切不过了。眼前,一边是已经浸水板结霉变的“书棍”,一边是修复后的平整舒展长卷,国家图书馆四大专藏之一的《赵城金藏》就是在一双双妙手修复下,获得了“新生”。

  《赵城金藏》是金熙宗皇统九年(1149年)前后至世宗大定年间(1161年~1189年)刊刻的一部佛教大藏经,其底本是公元10世纪开雕的我国第一部雕版大藏经——《开宝藏》。1933年,这部佛经在山西省赵城县(今属洪洞县)广胜寺被发现,学界为之震动,也挑起了外寇的觊觎之心。1938年,侵华日军进犯赵城,为了保全这部佛经,广胜寺僧人将其移至寺内飞虹塔封存起来。1942年春,日寇又借故要上塔游览,广胜寺及时将这一消息通知当地八路军,连夜将《赵城金藏》转移。此后几年,八路军将经卷装在包袱中,由马驮人背,与敌人周旋于崇山峻岭之间。

  为了不使这件国宝落入敌手,《赵城金藏》一度被安置在废弃的煤窑中,由于受潮,部分经卷板结发霉。1949年,《赵城金藏》辗转运抵北京,修复工作也随即展开。历经17年努力,《赵城金藏》终于恢复原貌。如今,学术界穷十余年心血整理出版的煌煌巨著《中华大藏经》即以这部《赵城金藏》为底本。

  人生百年便有沧桑之感,古籍传世往往跨越千年,加之纸质娇贵,如《赵城金藏》般劫后新生者更是难得。为了使传世古籍免受人为破坏、传承无虞,同时又能为今日学界所利用,2002年,我国启动“中华再造善本”工程,将珍稀古本化身千百,惠及世人。

  珍视书籍,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传统。清代乾嘉时代,朴学日兴,人们对古籍的认识又更进了一层。当时著名学者顾广圻就曾感叹,“宋元本其距今远者八百余年,近者且不足五百年,而天壤间乃已万不一存!”为此呼吁“举断不可少之书,复而墨之,务失其真,是缩今日为宋元也,是缓千百年为今日也”。而近代张元济先生也力主石印《四部丛刊》。这些,都可视为古籍善本“再造”的先声。

  在展览中,主办者特意将“再造善本”的底本和再造本同时展出。由于“再造善本”使用了现代影印技术,最大限度再现了底本的原貌,并非虚言。

  时针已经指向下午五时三十分。一个半小时之前,本该是展览闭幕的时刻,但观众仍然流连其间,久久不愿离去。

  步出展览大厅,观众们仍沉浸在难以抑制的兴奋中,游历中华文明的漫漫长河,让他们为先贤创造的灿烂文化而自豪;中华古籍盛世重光,更让他们无比骄傲。

  中华民族正处在又一次走向辉煌的伟大起点。 (来源:光明日报)

[上一页]  [1]  [2]  [3]  [4]



编辑:候冬华】


相关报道
   · 国宝古籍珍品集体亮相国家图书馆规模最大成果展
   · 中国首办大型古籍特藏珍品展 国宝荟萃国图
   · 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揭牌 馆藏达260多万册件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